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1年03月14日 15:3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和学校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可胜任载运工具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车辆辅助安全驾驶技术、汽车智能网络与自动驾驶技术、车辆智能化检测与虚拟试验技术等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教学工作科技管理工作,能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3.熟悉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将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具有对载运工具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理论分析、试验设计与应用开发的能力,能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做出创造性成果。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研究方向

1 载运工具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2 车辆辅助安全驾驶技术

3 汽车车载信息与智能网络技术

4 车辆智能化检测技术

5 智能运载装备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时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主要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为18-20学分。

(一)学位课

学位课分为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要求75分以上。

1.公共课(13学分)

(1)政治理论课(3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

(2)第一外国语(5学分),包括研究生外语(3学分)、外语写作翻译(1学分)和研究生外语视听说(1学分)。

(3)应用数学课(5-6学分)

2.学科基础课(6-10学分)

(二)非学位课

1.必修课与实践环节(全日制4学分,非全日制3学分)

体育(1学分)、文献综述及报告(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注:“体育”仅限全日制研究生必修)

2.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研究方向课和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选修课一般在本专业选课,也可在相近专业选1-2门。

研究方向课: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课应在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中应写出该课程具体名称,在其后括号注明研究方向课。

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供全校研究生选修。此类课程不列入各专业课程设置,由导师指导学生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中。

各学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必须有完整的教学大纲。

3.补本科课程

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应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至少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程,且不计学分。补修的本科课程原则上由研究生本人直接跟随相应的本科生修课,研究生学院不组织此类课程的教学。

说明:培养方案中的学科基础课和选修课每门一般为2学分,每学分对应20学时。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培养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课题研究、实践过程、课程与论文等所有培养环节的指导。指导教师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涵盖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及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

2.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夯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及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活动包括助课、指导本科生实验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教学实践由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及不及格五级评分。

4.文体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全面提高身心素质。

六、考核方法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学位课的考核方式为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平时成绩的比重一般不超过30%。非学位课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以教学大纲规定为准),可采用笔试、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等方式,考查按百分制或者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基础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汇报工作,按时完成论文的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一)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是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开题报告工作的先期准备工作,通过文献综述报告,使研究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研究课题的确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文献综述报告一般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应反映研究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文献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近3年文献不少于1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标注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同。

文献综述报告由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及不及格五级评分。

(二)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一般包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参考文献、选题的基本内容、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论文拟写的篇幅,预期社会、经济价值和学术水平、总体安排和进度、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等。

研究生选题和开题工作一般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开题由所在学院按硕士点成立开题报告评议组,评议组由3-5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本学科专业教师组成,以答辩的形式审核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小组应对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等作出综合评议,提出对该选题的有关建议。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不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重新开题;第二次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原则上不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三)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一环。中期检查内容主要依据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计划,检查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内容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下一阶段工作计划、预计完成日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及拟发表论文内容和计划等。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工作由各学院以硕士点为单位组织,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中期检查结论分合格、不合格两档。凡中期检查不合格者,研究生和导师要提交整改措施,相关学院和研究生学院将重点跟踪检查,如不能按期完成论文工作,将给予延期答辩处理。

(四)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硕士研究生完成并通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体现出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文献综合能力、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操作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达到对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水平,论文中应提出新见解。

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要求按照《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及要求》的规定执行。

八、硕士学位授予要求

1.在规定年限内通过培养计划中全部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修满32学分;

2.学位课学分≥18学分,且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75分;

3.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4.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至少发表(录用)1篇学术论文或按辽宁工业大学学报投稿要求撰写1篇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

硕士学位授予具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