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年09月09日 11:28

车辆工程(学硕)                                    

Vehicle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4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深厚、知识面宽、科研能力强、求真务实、能从事汽车技术研发和汽车设计制造及该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将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具有汽车性能分析与检测、汽车结构设计、制造、汽车试验及实验装备的设计等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成为能够在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2、新能源汽车驱动与驱动控制技术      

3、汽车安全与智能化控制技术      

4、汽车NVH控制与智能化检测技术      

三、培养方式        

1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以两年半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4年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主要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为18-20学分。  

1.1 学位课            

学位课分为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要求75分以上。  

1.1.1 公共课(13学分)  

1)政治理论课(3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  

2)第一外国语(5学分),包括研究生外语(3学分)、外语写作翻译(1学分)和研究生外语视听说(1学分),要求答辩前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外语学位考试或者国家英语六级、日语四级、俄语四级考试之一。  

3)应用数学课(5-6学分)  

1.1.2 学科基础课(6-10学分)  

1.2 非学位课            

1.2.1 必修课与实践环节(4学分)  

体育(1学分)、文献综述及报告(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  

1.2.2 选修课  

选修课可在本专业选课,也可跨专业选1-2门。  

为了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选修课,供全校研究生选修。此类课不列入各专业课程设置,由导师指导学生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中。  

各学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必须有完整的教学大纲。  

1.2.3 补本科课程  

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应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至少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程,且不计学分。补修的本科课程原则上由研究生本人直接跟随相应的本科生修课,研究生学院不组织此类课的教学。  

1.3 研究方向课            

在选修课中设置了研究方向课,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本人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研究内容及国内外发展前沿知识的了解,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中不具体写出该课名称,该课可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随时变化,在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中应写出该课具体名称,在其后括号注明研究方向课。  

2、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与开题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个硕士研究生的类型和层次,确定选题范围。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后确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答辩。  

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开题报告不少于5000字,硕士生导师应对硕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和难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通过开题报告的硕士研究生方可进入论文课题研究。  

3、中期检查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在论文工作中期,培养单位组织对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中期检查答辩,中期检查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论文主要进行和完成的工作;是否按照开题报告中的计划工作进度完成了相关的论文工作;若未按计划工作,说明原因。  

中期检查未通过的学生原则上需延期进行毕业答辩,延期答辩最短时间为半年。  

4、毕业论文答辩            

学生按要求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通过科研能力与水平的考核,可以申请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培养单位第一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在第五学期末或第六学期初。  

、科研能力与水平            

1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大开发项目研究。      

2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独立完成科学研究的能力。      

3、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工程设计素质,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车辆工程人才的需要。      

4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能力。      

5、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一项与论文有关的学术成果,包括:申请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等。  

、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2、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归纳总结。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准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实验手段;计算程序;实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如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鼓励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硕士论文。  

具体要求详见《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      

论文完成后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可提交答辩,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方可提交学位委员会。  

六、学位授予            

学生按要求修完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并经校学位委员会认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0014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40                

2        

Ⅰ                

考试                

0014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30                

1        

Ⅰ                

考试                

第一外国语(详见公共课程设置)                

160                

5        

ⅠⅡ                

考试                

001201                

数值分析                

60                

3        

Ⅰ                

考试                

001203                

矩阵分析                

50                

2.5                

Ⅰ        

考试                

至  少        

1                

001204                

数理统计                

60                

3        

Ⅰ        

考试                

001206                

模糊数学                

60                

3        

Ⅰ        

考试                

学  科        

基础课                

010201                

现代测试技术                

40                

2        

Ⅱ        

考试                

010202                

汽车系统动力学                

40                

2        

Ⅱ        

考试                

010102                

振动理论                

40                

2        

Ⅰ        

考试                

非学位课                

必修课与实践环节                

101501                

体育                

30                

1        

Ⅰ                

考查                

100001                

文献综述及报告                

1        

Ⅲ                

考查                

100002                

教学实践                

1        

Ⅲ Ⅳ                

考查                

100003                

学术报告                

1        

考查                

选修课                

110201                

车辆随机振动                

40                

2        

Ⅱ        

考查                

至  少        

3                

11020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40                

2        

Ⅱ        

考查                

110203                

工程实验数据分析                

40                

2        

Ⅱ        

考查                

110204                

电动汽车驱动与控制                

40                

2        

Ⅱ        

考查                

110205                

汽车车身结构与空气动力学                

40                

2        

Ⅱ        

考查                

110206                

建模仿真技术                

40                

2        

Ⅱ        

考查                

110207                

汽车新技术                

20                

1        

Ⅱ        

考查                

100004                

研究方向课                

40                

2        

Ⅲ                

考查                

补本        

科课                

210201                

汽车理论                

48                

Ⅱ        

考试                

210202                

汽车构造                

80                

Ⅰ        

考试                

公  共        

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详见公共课程设置)                

60                

2        

Ⅱ                

考试                

100601                

计算机系统概论                

30                

1        

Ⅰ        

考查                

100801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30                

1        

Ⅱ        

考查                

100802                

实用民商法                

30                

1        

Ⅱ        

考查                

         

   

   

   

   


车辆工程(专硕)        

Vehicle Engineering         

(领域代码:085234        

一、培养目标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系统掌握车辆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先进技术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相关汽车的产品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等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4、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研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研究方向        

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2、新能源汽车驱动与驱动控制技术      

3、汽车安全与智能化控制技术      

4、汽车NVH控制与智能化检测技术        

、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以两年半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4年。  

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学习计划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程学习不少于7学分,非学位课中的必修课与工程实践7学分。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工程实践、项目研究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应在实践单位(企事业)完成,项目研究与学位论文可以在学校或实践单位完成。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的方式,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成立指导小组,共同承担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五、工程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学位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工程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外出实践须在导师指导下,作出实践计划安排,经学院批准后成行,实践结束须提交《辽宁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学习考核表》。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外出实践相关程序详见《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外出科研活动管理办法》。  

工程实践计4个学分。      

六、论文选题与开题        

论文选题与开题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专业学位硕士生应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后确定研究课题,写出选题文献综述。专业学位硕士生论文开题必须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工程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车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车辆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八、课程设置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0014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40                

2        

               

考试                

0014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30                

1        

               

考试                

第一外国语(详见公共课程设置)                

160                

5        

ⅠⅡ                

考试                

001201                

数值分析                

60                

3        

               

考试                

至  少                

1                

001203                

矩阵分析                

50                

2.5                

Ⅰ        

考试                

001204                

数理统计                

60                

3        

Ⅰ        

考试                

001206                

模糊数学                

60                

3        

Ⅰ        

考试                

学  科                

基础课                

010201                

现代测试技术                

40                

2        

Ⅱ        

考试                

010202                

汽车系统动力学                

40                

2        

Ⅱ        

考试                

010102                

振动理论                

40                

2        

Ⅰ        

考试                

010101                

机械CAD/CAM技术                

40                

2        

Ⅰ        

考试                

非学位课                

必修课与实践环节                

101501                

体育                

30                

1        

               

考查                

100001                

文献综述及报告                

1        

               

考查                

100003                

学术报告                

1        

考查                

100005                

工程实践                

4        

Ⅲ Ⅳ                

考查                

选修课                

010104                

现代控制理论                

40                

2        

Ⅱ        

考试                

至  少                

2                

110113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40                

2        

Ⅱ        

考查                

110203                

工程实验数据分析                

40                

2        

               

考查                

110206                

建模仿真技术                

40                

2        

Ⅱ        

考查                

110215                

汽车安全技术                

40                

2        

Ⅱ        

考查                

110216                

汽车传动与动力匹配技术                

40                

2        

Ⅱ        

考查                

110217                

专业外语                

20                

1        

Ⅱ        

考查                

100004                

研究方向课                

40                

2        

Ⅲ        

考查                

补本                

科课                

210201                

汽车理论                

48                

Ⅱ        

考试                

210202                

汽车构造                

80                

Ⅰ        

考试                

公  共                

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详见公共课程设置)                

60                

2        

               

考试                

101601                

信息检索                

20                

1        

Ⅱ        

考查                

101401                

知识产权                

30                

1        

Ⅰ        

考查                

100601                

计算机系统概论                

30                

1        

Ⅰ        

考查                

100801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30                

1        

Ⅱ        

考查                

100802                

实用民商法                

30                

1        

Ⅱ        

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