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简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该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交通数据分析与建模等方法和手段,对交通运输系统运作过程的科学规划、设计、评价、管理、组织,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实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备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组织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的高级学术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在本学科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1.交通运输规划设计与评价
本研究方向从系统工程角度,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科学规划设计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公交系统规划与设计,停车系统规划与设计,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路网规划与评价,交通拥堵研究,布局规划,路径优化,救援应急物资储备站布局。
2.交通运输智能化管理
本研究方向将先进的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信息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营运车辆安全,货物动态跟踪,车路协同,车载定位,轨迹状态分析,交通事故应急处理,交通安全保障预警,智能交通管理,低碳交通测算,智慧停车管理,交通资产管理。
3.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建模
本研究方向研究交通数据处理,分析和建模的理论和方法,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在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的实践应用,以数据驱动,数据资源融合与挖掘,协同管理、智慧服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监管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站点出行热度分析,交通时空关联分析,驾驶人行为,充电需求预测与充电桩布局;交通拥堵问题建模,方案决策,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交通运行规律分析,公交运营监测分析,数字交通底座及资产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交通环境数字化,基于交通大数据进行交通出行服务路线评估。
4.智慧物流应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基于智慧物流数字化发展趋势,研究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实现物流降本增效,促进供需对接,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仓储布局优化,数据备货补货,供应链与服务管理优化,新零售数据分析与库存管控优化,绿色物流,多式联运,快递配送,冷链物流的全程跟踪及与园区的对接,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冷链运输等人机交互、需求预测与售后追踪等关键技术。
5.城市交通工程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为主,探究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公交运营组织优化技术和方法,发展城市公交客运,满足人民出行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与区域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公交客运组织优化,公交客流及行车大数据分析,公交汽车营运组织优化,轨道行车组织优化,公交线网仿真,城市智能交通等。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时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所有理论课程(政治理论类课程除外)每学分对应16学时,一般2学分,不允许超过3学分。
(一)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原则上均为必修课。
1.公共基础课(不少于12学分)
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和应用数学课。
(1)政治理论课(3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
(2)第一外国语(6学分)。
(3)应用数学课(不少于3学分),“数学工具运用”为必修课程。
2.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
(二)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包括必修与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补本科课。
1.必修与实践课程(4学分)
(1)科技写作与学术规范(1学分)。
(2)学术报告(1学分)。
(3)教学实践(2学分)。
(4)科研与健康(不计入总学分)(注:面向全日制研究生)。
(5)设计美学(不计入总学分)(注:面向全体研究生)。
2.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用于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侧重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供全校研究生选修。
3.补本科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应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至少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程,且不计学分。补修的本科课程原则上由研究生本人直接跟随相应的本科生修课。
六、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全面负责培养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课题研究、实践过程、课程与论文等所有培养环节的指导。
七、考核方法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考试课以闭卷笔试为主,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考查课可采用随堂测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等方式,按百分制或者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所有课程的考核方式按教学大纲要求执行。
八、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活动包括助课、指导本科生实验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教学实践由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及不及格五级评分。
九、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按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十、学位授予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至少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或按辽宁工业大学学报投稿要求撰写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1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授予相应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硕士学位授予具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的规定执行。
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术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规划设计与评价 2.交通运输智能化管理 3.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建模
4.智慧物流应用技术 5.城市交通工程技术
课程 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 |
政治理论 |
0014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Ⅰ |
考试 |
|
0014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Ⅰ |
考试 |
|
外国语 |
|
第一外国语(详见公共课程设置) |
96 |
6 |
Ⅰ、Ⅱ |
考试 |
|
应用数学 |
001201 |
数值分析 |
48 |
3 |
Ⅰ |
考试 |
至少2学分 |
001203 |
矩阵分析 |
40 |
2.5 |
Ⅰ |
考试 |
001204 |
数理统计 |
48 |
3 |
Ⅰ |
考试 |
001206 |
模糊数学 |
48 |
3 |
Ⅰ |
考试 |
001207 |
数学工具运用 |
16 |
1 |
Ⅱ |
考查 |
学 科 基础 |
010206 |
交通运输工程 |
32 |
2 |
Ⅱ |
考试 |
至少6学分 |
010207 |
交通数据分析与建模 |
32 |
2 |
Ⅰ |
考试 |
010208 |
交通信息工程 |
32 |
2 |
Ⅰ |
考试 |
010209 |
智能理论与应用 |
32 |
2 |
Ⅰ |
考试 |
|
必修与实践 |
100002 |
教学实践 |
|
2 |
Ⅲ~Ⅳ |
考查 |
|
100003 |
学术报告 |
|
1 |
Ⅰ~Ⅳ |
考查 |
|
100004 |
科技写作与学术规范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1301 |
设计美学 |
16 |
|
Ⅰ~Ⅱ |
考查 |
不计入学分 |
101501 |
科研与健康 |
16 |
|
Ⅰ~Ⅱ |
考查 |
不计入学分 |
专业选修课 |
110201 |
Python机器学习(技术前沿课) |
32 |
2 |
Ⅱ |
考查 |
校企合作课、案例分析课、技术前沿课至少选1门 |
110217 |
交通事故再现与鉴定(案例分析课) |
40 |
2.5 |
Ⅱ |
考查 |
110218 |
高等运筹学 |
40 |
2.5 |
Ⅱ |
考查 |
110219 |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校企合作课) |
32 |
2 |
Ⅱ |
考查 |
110221 |
数字图像分析 |
32 |
2 |
Ⅱ |
考查 |
110222 |
建模仿真技术 |
32 |
2 |
Ⅱ |
考查 |
110231 |
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管理 |
32 |
2 |
Ⅱ |
考查 |
补本 科课 |
210207 |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学 |
32 |
|
Ⅰ |
考试 |
不计入学分 |
210205 |
道路运输港站枢纽规划与设计 |
32 |
|
Ⅰ |
考试 |
其它 |
|
第二外国语(详见公共课程设置) |
20 |
1 |
Ⅱ |
考查 |
|
101401 |
知识产权 |
16 |
1 |
Ⅰ |
考查 |
|
101601 |
信息检索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1801 |
人格发展和情绪管理 |
16 |
1 |
Ⅰ |
考查 |
|
100701 |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702 |
实用民商法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703 |
绿色低碳经济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401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601 |
大数据技术概论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602 |
人工智能概论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603 |
物联网工程概论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201 |
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沿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301 |
材料检测分析技术概论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1302 |
新媒体与传播学概论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1402 |
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1001 |
建筑美学欣赏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1201 |
机器学习算法概述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501 |
电力系统运行基础 |
16 |
1 |
Ⅱ |
考查 |
|
100502 |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概论 |
16 |
1 |
Ⅱ |
考查 |
|